
教育部日前發通知,要求各地加強學校和幼兒園食品安全管理和傳染病防控工作。鼓勵中小學校和幼兒園在廚房、配餐間等安裝監控攝像裝置,接受學生家長監督。實現食品制作實時監控,公開食品加工制作過程,自覺接受學生及家長監督。
對學校傳染病防控工作,通知提出,學校特別是中小學校和幼兒園要切實落實晨檢、因病缺勤病因追查與登記制度,做到傳染病疫情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同時,學校要通過健康教育課、主題班會、宣傳欄等多種形式廣泛開展食品安全、傳染病防控知識宣傳教育,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增強學生的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劉昕教授認為,這種方法很有必要,同時他也強調,校方應負起責任。首先是校方本身管理機制的問題,因為有些食堂可能是外包的,不是學校自己管理的,對于這部分食堂的監管,校方應該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尤其是如果出現問題,應該有相應圖像可以調取,追究責任時有更多證據。
教育部通知還強調,要實行食品安全校長負責制,建立健全校園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明確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和每個崗位的安全職責,層層簽訂食品安全責任書。加強食堂管理,嚴格管控各個關鍵環節。禁止采購和使用無食品標簽、無生產日期、無生產廠家及超過保質期的米、面、油等食品原料和食品。對學校傳染病防控工作,通知也提出了許多具體要求。
劉昕教授表示,孩子健康一方面關系到祖國未來,另一方面,現在很多家庭依然是獨生子女,孩子的飲食安全是父母非常在意的一個問題。把孩子的食品安全做好,才能回應社會對政府的期待。不光是教育部,其他部門也應該切實重視孩子的食品安全,切實承擔起監管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