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間,汪洋先后來到都江堰市、雙流區等地調研創建工作,深入農產品生產基地、餐飲服務企業和食品安全監測預警數據中心,詳細考察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網格化監管、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和智能監管工作,以及食品安全大數據采集運用情況,與基層監管人員、食品生產商和農民共同探討提高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的路徑辦法。
要保障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建立完善的、科學的食品防偽溯源是大勢所趨。那么,溯源是什么?又有哪些作用?10月24日,國際在線四川頻道專訪了我國防偽專家陳明發。
據悉,陳明發曾任“全國電碼電話防偽系統工程”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家級防偽技術評審會專家委員。有逾百項發明專利成果,其中“結構紋理防偽方法”發明,獲得了美國、俄羅斯、韓國等國際專利。目前“結構紋理防偽方法”在全球范圍內都在廣泛使用。
“隨著老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食品安全早已成為眾多百姓關注的熱點話題。去年10月1日國家實施《新食品安全法》。建立食品溯源體系被寫入法律?!标惷靼l說,溯源的作用總體來講為向上可查、向下可尋、責任可糾,第一向上可查,可以查到商品生產時間、地點、及商家生產者。第二向下可尋,當食品出現問題可及時尋找,廠家召回商品避免商品隱患擴大。當食品出現問題致使消費者蒙受損失,可尋找到商品生產者,追究其相關責任。這樣一來,當產品出現問題的時候,生產廠家自然難逃其責。
陳明發介紹道,防偽溯源標識碼和溯源的前提都必須是有效防偽。
據悉,在這個行業浸染了20多年陳明發,其發明的防偽溯源產品,在中國食品安全領域已有成千上萬中用戶在使用。
追溯到前幾年“毒奶粉”“毒大蒜”等一些列的食品安全事件該怎么管理?陳明發認為,這必須從源頭去解決問題。比如,首先有問題的食品不能上市。而老百姓并不知道你的產品有沒有毒。因此,除了生產廠家要有強烈的食品安全意識,防偽溯源意識,打造百年老店的意識外,還需要政府職能部門強有力的監管。這樣“雙管齊下”,才能夠避免有安全隱患的食品流向市場。政府立法,就是要杜絕食品安全隱患,每家食品必須有溯源,在落實溯源的過程當中,必須有效的和技術相結合起來,防偽和溯源是密不可分的?,F在市場上溯源問題也存在很多問題。有些企業為了唬弄消費者,他也弄一個達不到溯源要求的溯源碼,玩“掩耳盜鈴”。真正的溯源是為企業樹立食品形象,保障市民對企業食品安全信心。
據了解,目前,中食藥監管信息查詢平臺的食品藥品追溯體系認證,就是運用了陳明發的“結構紋理防偽方法”。成都研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秦宗榮在接受采訪時說,只要消費者購買了貼有“結構紋理防偽”標識的產品,就可以通過手機掃碼,看到產品名稱、代碼、規格、生產批文等一系列的產品信息。這款溯源認證相當于人的身份證,采集原相、記錄產品特征、編碼、記錄產品信息等,每一個物品都是獨一無二存在的個體。溯源產品使用的專用紙,在生產過程中,融入了“頭發絲”細微的金絲線。也就是造紙的時候,把金絲線放到紙漿里,紙出來過后,紙上金屬絲的紋理是雜亂的,每張紙都不一樣,用這些紙做成溯源標簽,每一個標簽獨一無二,它相當于產品的“身份證”。這樣造假是非常困難的。造假是為了賺錢,你要把標簽做的和這樣,成本高,造假也就沒有任何意義。
據了解,加強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監管,是地方各級政府的重大政治責任?!半p安雙創”要求各地要總結推廣創建試點取得的成功經驗,強化屬地管理責任,加快完善統一權威的監管體制和制度,健全檢驗檢測體系,不斷提高監管能力。要重視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創新監管辦法,提高監管效能。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和食品產業轉型升級,重視發揮適度規模經營主體在提高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水平上的示范引領作用,加大農獸藥殘留超標、非法添加濫用食品添加劑等突出問題治理,嚴厲打擊食品安全違法犯罪,嚴把從農田到餐桌每一道防線,確保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原文鏈接:http://sc.cri.cn/549/2016/10/24/401s61930.htm
來源:國際在線